导入数据...
 
专业书推荐——《档案管理视角下个人信用信息有效性保障研究》简介与目录
[四川师范大学档案馆]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2年9月19日
  查看:3539
  来源:

书 名:档案管理视角下个人信用信息有效性保障研究

作 者:冯湘君

出版日期:201012

定 价:28.00

 

作者简介:

  冯湘君,女,中共党员,1979年生,天津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讲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信用信息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文件与档案管理等。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项,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5项,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写著作1部,教材2部。

 

内容提要:

  信用信息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正处于建设初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信用信息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成效。本书基于档案管理的视角,从信用信息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出发,揭示信用信息有效性的实质意义和基本要素,并在分析档案管理核心思想与实践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借鉴档案管理核心思想及其保障信息凭证价值与信息管理高效率的具体原则、程序和方法,构建起个人信用信息有效性的保障体系。

 

目录:

  “帝国大厦”一夕倾塌

  第1章 导 论

  1.1 研究背景

  1.1.1信用问题的根本是信息问题

  1.1.2我国个人信用信息供给不足的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对国内外信息质量研究的评述

  1.2.2对国内外信用信息有效性研究的评述

  1.2.3对国内外信用信息有效性保障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问题界定

  1.4.1信用的内涵

  1.4.2征信的内涵与特征

  1.4.3个人征信

  1.5 研究思路

  1.5.1论文的总体思路

  1.5.2论文逻辑框架

  1.5.3主要研究方法

  1.6 主要创新点

  1.6.1研究视角的创新

  1.6.2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2章 信用信息有效性的界定与保障途径

  2.1 信用信息的特征与社会需求

  2.1.1信用信息的特征

  2.1.2信用信息的社会需求

  2.2 信用信息有效性的界定

  2.2.1信用信息有效性的实质意涵

  2.2.2信用信息有效性的基本要素

  2.3 信用信息有效性的保障途径

  2.3.1信用信息信用凭证功能的保障

  2.3.2信用信息管理高效率的保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档案管理核心思想与实践功能分析

  3.1 档案管理的核心思想

  3.1.1档案管理的核心思想——历史主义

  3.1.2档案管理的核心思想——过程管理

  3.2 档案凭证价值的实现

  3.2.1档案管理使档案能够完整的再现历史

  3.2.2档案管理使档案能够真实的反映历史

  3.3 文档管理效率的提高

  3.3.1简化文档管理程序

  3.3.2拓展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

  3.3.3建立文档一体化管理组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个人信用信息信用凭证功能的保障

  4.1 个人信用信息完整性保障

  4.1.1个人信用信息完整性的衡量标准

  4.1.2个人信用信息完整性保障的实施策略

  4.1.3前提:信息采集方式对个人信用信息完整性的保障

  4.1.4核心:信息采集范围对个人信用信息完整性的保障

  4.1.5条件:采集限制原则对个人信用信息完整性的保障

  4.1.6小结

  4.2 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保障

  4.2.1信息来源原始性对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的保障

  4.2.2信息处理程序合理性对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的保障

  4.2.3征信主体权威性对个人信用信息真实性的保障

  4.2.4小结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个人信用信息管理高效率的保障

  5.1 个人信用信息全程管理的理论依据

  5.1.1目的特定化原则

  5.1.2合理程序原则

  5.1.3登记制度

  5.2 个人信用信息全程管理模式的提出与实现

  5.2.1个人信用信息全程管理模式的整体描述

  5.2.2个人信用信息全程管理的主要环节

  5.2.3个人信用信息全程管理模式的实现途径

  5.3 个人信用信息采集环节与当事人监督过程的整合

  5.3.1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弊端

  5.3.2整合个人信用信息采集环节与当事人监督过程的国际经验

  5.3.3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采集环节与当事人监督过程的整合

  5.4 简化查询利用个人信用信息的审核手续

  5.4.1简化查询利用个人信用信息审核手续的必要性

  5.4.2“审核简化机制”的实现

  5.5 统一个人信用信息采集模式

  5.5.1国外个人信用信息采集标准与特点

  5.5.2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采集标准

  5.5.3我国个人信用信息采集标准实施路径选择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 记

 

前言/序言:

  序

  几年前天津师范大学的刘新安教授让我与他搭帮申报一个项目,由于在申报手续上需要中国人民大学对我验明正身,所以就派了两位他的硕士研究生到北京找我。事情的结果大家不用费太多心思也可以猜到,那就是同我参与申报的大部分项目一样泥牛入海没有了声息,可是我却从此认识了刘新安教授的两位学生。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其中的一位日后还成为了我的学生,她就是本书的作者冯湘君博士。

  如果有人发一个问卷,让大家填一填当今社会最缺失的是什么?我想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信用”;如果再让大家说一说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诚信”——恐怕就连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不要撒谎,欺骗别人是不对的。有句老话说得好,那就是缺什么补什么,没有什么惦记什么。既然现在我们大家都惦记着一个诚实守信的社会,都在期盼着公平合理的未来,那么是否多少也应该为自己理想做点什么呢?

  其实当我刚刚萌发了上述想法的时候,那些头脑灵光的人已经在大讲特讲信用问题了。尽管大家对那些口若悬河的“公共知识分子”表示怀疑,但是却不能不认为他们的议论特别是关于诚实信用的言论多少有些道理。然而,不知道人们有没有想过,包括自己一瞬间的闪念,社会上会出现一本书、一本由一位大家几乎没有听说过的档案学者写的有关信用问题的书?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自己没有想过的事情不但已经出现了,而且就摆在你的面前。

  这本叫做《档案管理视角下个人信用信息有效性保障研究》的书共分五章。作者总体的研究思路表现为,首先从信用信息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出发,揭示信用信息有效性的实质意涵和基本要素,提出信用信息有效性的保障途径。然后重点分析档案管理的核心思想——历史主义与过程管理,在保证信息凭证价值和信息管理高效率上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原则、程序和方法,从而论证信用信息有效性保障途径的合理性。最后借鉴档案管理核心思想及其保障信息凭证价值与信息管理高效率的具体原则、程序和方法,构建起个人信用信息有效性的保障体系。

  我个人以为,本书的一个没有落入俗套的地方在于,充分挖掘了档案管理核心思想的实践功能,深化了对档案管理本质的认识。在宏观层面,分析了历史主义与过程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在微观层面,分析、归纳了两者在保障信息凭证价值与信息管理高效率上的具体原则、方法与模式。并且合理地移植了档案管理理论,借鉴历史主义和过程管理思想,具体阐述了个人信用信息有效性的保障途径,既比较完整地构建起个人信用信息有效性的保障体系,又为档案管理理论的输出进行了有意的尝试。

  如果在若干年之后,人们在总结各种社会诚实信用理论学说的时候还能提起档案学者做出的贡献,那么一定会听到来自遥远天际的笑声!